6月1日,公共基礎學院“中國飲食文化——孔子的飲食之道”課程思政示范公開課在理論教學樓205教室舉行。公開課由外文教研室李玉榮副教授主講,公共基礎學院部分教師參加觀摩。
孔子的飲食之道完整而自成系統,在看似平常的一餐一飯中,孔子傾注了非比尋常的智慧,也對整個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。本次公開課通過探尋孔子飲食之道中飲食政治、飲食禮儀、飲食觀念等內容,重溫先賢經典,引導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飲食文化,倡導科學健康的飲食觀念。
李老師以豐富確鑿的史料穿插授課過程,講授了中國飲食文化以日常飲食比喻治國之道、以飲食習慣評判君王德行及國家政治的傳統,孔子更是強調“民以食為天”的強國富民之道。同時,圍繞著孔子所倡導的以食示禮,以食彰德的飲食原則重點介紹了傳統飲食禮制承擔的倫理教化功能,也潤物無聲地向學生傳遞了中華民族尊老奉親、食而有禮的優良傳統。李老師還從儒家思想中對君子人格的評價切入,引導學生理解孔子飲食簡樸、飲食有節的飲食觀念,通過互動交流辯證分析了現代人對待傳統飲食觀念應該秉持的態度,教學過程中人與食物乃至信念的故事給人留下深刻印象。

公開課授課過程中既有國家大政方針的指引,又有一餐一飯的日常溫度,思政元素鮮活生動有深度,既有知識性,又有趣味性,通過學習理解了孔子飲食之道的豐富內涵,也能領略到古老中國禮儀之邦的社會風貌。作為新時代食品質量與安全專業的學生,為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自豪,同時更倍感責任重大。學生紛紛表示,對孔子飲食思想與中國飲食文化的剖析與探討是深入歷史、品讀文化的難忘歷程,在今后的學習與工作中一定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號召,“樹立大食物觀”,“開發豐富多樣的食物品種,保障食品安全”,傳承中華傳統飲食文化智慧,使之歷久彌新,煥發出指向未來的活力。
(方強/審 郭書法/文 甄長慧/攝)